光严禅院原名常乐寺,俗称古寺,常年掩映在凤栖山翠峰环抱之中。古寺始建于隋,唐懿宗甲申年(864年)善思和尚重建。明清两代,古寺深受皇家恩宠,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“法仁”和尚,云游西藏、印度等佛教圣地后,辗转到古寺当了住持。蜀献王朱椿知悉后,奏禀明太祖敕赐法仁徽号为“悟空”。悟空禅师圆寂后,其肉安放于悟空宝塔之中,历经600多年保存完好,惜不幸毁于文革,幸有本地有识之士曾拍一张悟空肉身照片,现存于古寺,成为又一珍品。
朱元璋曾为古寺亲题“纯正不曲”四字;明成祖登基后,传说建文帝朱允炆曾避难其中,敕赐古寺“光严禅院”,并赐古寺半副銮驾、两口皇锅,以及龙凤旗、琉璃瓦、《洪武南藏》佛经一部和印度梵文贝叶经《华严经》一部。其中,《洪武南藏》系朱元璋洪武年间敕令所刻之佛门典籍,卷帙浩繁,共7000多卷,刻成后只印了两部,一部存当时的国家藏书秘阁(永乐六年毁于火灾);一部御赐古寺,藏于藏经楼,该藏经是全国现存唯一孤本,堪称旷世绝版,为镇寺之宝,现存四川省图书馆。
永乐年间,为避“乐”字之讳,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“光严禅院”,故又叫光严寺。其时僧徒众达一千多人,可算得上是佛及众生,鼎极一时。至清代,康熙皇帝又特为此寺御题“光严禅院”匾额,这就是大门上所悬的横额。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,亦多次重修,因年久寺古,后人俗称古寺,天长日久,俗称变正称,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。
崇州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市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,千年来一直是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,元末明初时期,曾经繁华的古镇因战事频发,百业凋敝,只剩下了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,因此而得名街子场,并将此名沿续至今。
街子古镇两山相环,二江相抱,既得山灵水秀之惠,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,旅游资源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。镇内有晋代古刹——光严禅院,凤栖山旅游风景区,千亩原始森林,千年银杏、千年古楠、清代古塔,清末民初古建筑一条街,宋代王小波起义遗址,唐代“一瓢诗人”唐求的故居(唐求纪念馆),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,五柜沱、云雾洞等,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,古镇既得山水之秀,又有人文气象,显示出特有的淳朴与古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