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佛堰始建于干隆25年,由彭山县令张风翥筑堰引水灌华阳、仁寿、彭山三邑田。堰首有人工凿石渠1200米,其中600米加盖后建成现古佛洞场镇街坊,又穿一300米隧洞绕山嘴向南,直至彭山县江口。
至今仍灌三县13115亩良田。民国《华阳县志》记载:“干隆二十五年,彭山县令张凤翥访察古佛洞,锦江水势稍高,可筑堰引水分灌华阳、仁寿、彭山三邑田,因会勘详准,自洞之野桂坝开凿,遂于二十八年十月兴工,次年二月工竣,犹以水低堰高为病。乃改修洞之上流二里许,自罗家林堰口起至彭山县江口”,古佛堰以竹笼、条石砌坝,引府河水从右岸入渠,经罗家中坝一公里许,至冬瓜湃濠沟出口;復南流二十余米,经绵延巉岩上人工开凿的石渠一千二百多米,其中约六百米加盖后建成街坊(俗称骑街沟),即今古佛洞场;又南流数百米折向西流,流过四百多米石渠和一段隧洞,绕鸡翅拐山嘴向南,经嘉禾庄开阔地带达黄坟山;然后穿隧洞三百米和石渠七百多米(平均深七米)直达黄龙溪平坝。以后沿牧马山脚蜿蜒至彭山县江口。该堰起初灌田一万一千九百一十六亩,其中华阳县一千七百一十六亩,仁寿县三千七百亩,彭山县六千五百亩。民国二十八年,因工程失修,灌面缩小到四千一百八十六亩,其中:华阳县七百亩,仁寿县一千五百九十六亩,彭山县一千八百九十亩。一九五四年恢復到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二亩,一九六零年扩大到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五亩。
时至今日,古佛堰出口处的河堤由于受到激流的冲刷,已成为深泓槽,该河段防汛形势十分严峻。
防洪堤就从古佛堰出口处修建,既不触动古堰,又能加固堤坝,将在东岳村1社段修建永久性防洪堤防300米,在中坝村修建永久性护坡300米,沿岸坝高约6米,可以抵御汛期河水卷走两岸的泥沙。